7月7日——7月11日,7月14日——7月18日,由北京明德未来营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的两期中国航天主题研学营圆满落幕,学生及家长们分赴北京、天津,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华航天博物馆领略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学习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一生;在火箭总装车间了解上万个零件组装的精密,看它们整装待发,以待天宫掠影;在居庸关长城感慨蜿蜒磅礴之势,不懈攀登之力,齐诵少年中国之朝气;在百年学府北大领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看未名湖倒映一代代学子求知的步伐,望博雅塔见证一个个问题的发现与解答;在中科院物理所进行超导体、光斑、记忆金属等7个科学实验;在宇航员训练中心揭秘宇航员的真实训练与学习;在4点57分的天安门广场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在故宫探索一段悠长的历史;在天津航母基地乘坐基辅号航母乘风踏浪;在天津大运载基地揭开航天与科技的重重面纱,从微小精密的芯片到宏大繁复的空间站,感受梦想呈现眼前的神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的通知》中强调,要充分利用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和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开展“美丽中国主题研学”活动。2019德育体系化,重点是让立德树人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生活,归纳为五个字:信,即信仰,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心,心理,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统筹好校内教育和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校外活动;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生活实践中把知化成行;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书,指教材。概括而言,就是体验,以身体之;体悟,以心悟之;体认,价值认同;体行,知行合一。
研学旅行应该成为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课程,这是将孩子们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明德未来中国航天研学营研发经理景鹤冲以航天为核心主题,依据教育认知规律及家庭教育要点,与课标匹配,进行兴趣引导、任务驱动、潜力激发、过程指导、反思总结的闭环设计,循序渐近,积极挖掘活动的内涵,进一步创新方式,帮助孩子们与家长们身与心都做好准备,目标明确,在愉悦中体会到课程及活动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三位研学导师引导家长孩子们边学边发现,边研边发展,通过一些有趣的提问、大巴讲堂、每日研学课堂等形式,让孩子们保持思考,保持总结,带着问题来研学,此外通过切实有效的工作日记,对行前、行中、行后进行一贯式统筹,确保航天主题研学营的动态优化。
“我们走进中华航天博物馆展厅,看到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长二F残骸,神舟六号飞船,以及长征三号火箭实物,长征五号、长征九号等⋯⋯看着这些,我体会到我国航天发展的艰辛,了解什么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一位学生写到。
“其实每天收获都很大,活动的内容都很震撼,无人机、直升机、空间站、火箭,物理实验所、故宫、长城、升旗仪式⋯⋯期待参与下次同样精彩的续集活动!研学导师认真负责,热情周到,尽心尽力,富有亲和力,能关注到每个人,真心不易,为他们点赞!”营员樊瑞泽表示。
“相聚是缘!在航天研学营中,我们一家三口收获最大的就是,知道了国家为什么要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什么要拥有自己的航母,知道了舱外航天服与舱内航天服的区别,还记住了探索永无止境!“一位温姓家长谈到。
“当我们察看自己对于宇宙的想象,也是在寻找心灵的故事。你们是否已经平安到家了?昨夜的梦境中是否还有北京的艳阳和天津的雨?京津六十六时辰。第二期杀青了,语言太单薄,回忆太厚,美丽的瞬间太多。就此一别,愿你们心灵广阔,智慧绵长。五天四夜,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航天梦想出发的日子阳光正好,故宫明艳的红墙琉璃瓦映着带笑的脸庞,多少前朝旧事从眼过,追溯百年历史,褒贬忠奸弱强;浓重的雾霭透出熹微的晨光,手执国旗的三军仪仗,走上天安门广场;我们在蜿蜒的居庸关长城间呼喊,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徜徉。姐姐牵着弟弟的手,哥哥将帽子戴到妹妹头上,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最美的收获叫成长。驾驶模拟飞行器翱翔天宇,以梦为马,前程远望。这一程,我们感受中国航天,也体验航海,模拟航空,此去之后,愿你们走过长长的路,活成想要的模样;愿你们胸中总有梦想,眼中总有光芒。流云在天涯,行囊在背上,通往星辰大海的路无边又无涯。倾盖如故,相遇恨晚;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有心能知,有情能爱;有缘能聚,有梦能圆。”研学导师郑翔宇写下对此程的祝福。(李想)